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构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

中国地质助力贵州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治理

来源: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21-06-08 【字号:

日前,贵州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在央视报道。该项目在2021年全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竞争性审查中以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入围项目库。

6月5日,中国地质国土环境整治中心总经理郭春颖和该项目负责人冯少华(国土环境整治中心学科带头人)在贵州武陵山区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报道称:

贵州省武陵山区是长江流域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作为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是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有着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最近,贵州省启动了由中国地质组织编制其实施方案的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通过采取林地补植、改培、抚育等多种措施,优化梵净山东麓品种单一的人工造林区,目前乔木种类多达十几种。郭春颖在采访中指出,珍稀植物水青冈不仅可以提高植被抵御病虫害能力,同时也为贵州武陵山区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

随着梵净山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低海拔地区也被切分成无数零碎的生态孤岛,对动物迁徙带来诸多不利,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启动后,使一些人工生态廊道逐渐建立起来,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项目负责人冯少华在采访中谈到,目前已建的生态廊道已经观测到有黄麂、豹猫等十余种动物的迁徙现象。大森林的生态得到了修复,小动物的栖息地也在恢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的讲话中指出,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并宣布我国将在2021年10月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

中国地质作为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中央企业,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参与生物多样性治理,以国土环境整治业务为核心,组建高水平、专业化项目团队,定位于“国土环境整治专业团队”“生态文明建设者”“两山理论践行者”。

贵州省武陵山区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是项目实施最主要的目标。贵州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作为生物多样性治理的重要抓手,中国地质国土环境整治中心项目团队从该项目立项、组织实施、绩效评估等方面深度参与。项目团队长期驻扎贵州武陵山区,通过实地调查、部门座谈、资料收集等方式,运用遥感解译、空间统计等信息技术,建立实施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要素基础数据库,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贵州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围绕“一山(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四江(乌江等四条生态廊道)五区(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格局,对各修复单元生态本底进行诊断,确定生物生境条件主要面临水土流失,林地质量退化、石漠化、湿地功能退化、矿山开采破坏、生态孤岛效应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归类来看主要分别为人和自然因素两方面。对于人为主要诱发因素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源头进行控制,减少人类侵入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自然恢复的可能性,其次考虑的人工辅助及生态重塑。而对于自然因素诱发的问题,则首先考虑人工辅助修复的措施,改善生物的生境条件。本工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按照系统性、合理性、科学性的要求,采取保护保育、自然恢复、人工辅助修复、生态重塑四种措施。重点实施六大类工程共计24个子项目,总投资53.82亿元。通过对生境的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生存环境改善了,生物种类自然也就丰富了。

贵州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体现了中国地质的社会担当,其显著成果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中国地质将继续落实总书记“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要求,发挥中央企业表率作用,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助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

作者:邓韬、于戈菲
摄影: